珠水昆仑心相连,粤疆携手谱新篇
时间:2024-09-16 03:12:31 出处:娱乐阅读(143)
金秋时节好“丰”光,瓜果满园粮满仓。心相新篇在喀什地区疏附县的疆携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,种植的手谱菜心、豌豆苗,珠水将运往湾区市场,昆仑成为“老广”餐桌上必备的心相新篇“一抹绿”;在广东的生鲜门店,新梅、疆携巴旦木等西域佳果,手谱成为消费者心心念念的“一口甜”。
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漫步喀什古城、高台民居、香妃园等“网红景区”,操着粤语的旅客穿梭其中,拍照打卡,称赞这里“靓爆镜”;近期在广州开幕的2023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,喀什展区秀出各类特色文创产品,在现场刮起“最炫民族风”。
珠水连昆仑,粤疆情谊深。新疆工作事关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大局。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,作为19个对口援疆省市之一,做好新疆工作责无旁贷。广东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三县一市和兵团第三师,留下了发展有活力、民族大团结的画卷。
风好正是扬帆时,不待扬鞭自奋蹄。“发令枪”打响,新蓝图铺就,粤疆携手同心,锚定援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灯塔,扬帆远航。
盐碱地变“聚宝盆”,现代农业“加速跑”
九月,地处内陆的喀什地区,呈现出鱼虾满仓的丰收图景。
在第三师红旗农场盐碱水养殖基地,生猛的罗非鱼在恒温养殖车间扑腾着水花。这是新疆首个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,今年获批兵团产业强镇项目。在这里,有1000亩、室外养殖鱼塘,全年养殖南美白对虾500万余尾、罗非鱼100万尾,带动一批村民变成养殖能手。
盐碱地变“聚宝盆”,有广东保驾护航。近年来,广东投入援疆资金2500万元,广州南海水产研究所、广东海大集团等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农场,为盐碱地发展海产养殖提供强有力支撑。
阡陌之上牛羊结对,地头田间瓜果飘香。广袤南疆大地,农业基础深厚,禀赋良好。然而,产品初级、布局分散、市场链条短等问题也十分突出。立足资源禀赋、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,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,积极发展新兴产业,是构建援疆发展新格局的“先手棋”。在广东对口支援下,现代农业的“主引擎”扭住了,工业化、市场化、数字化、园区化等理念贯穿其中,让产业迭代升级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——以优质产品开拓市场。在疏附县吾库萨克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,晚造蔬菜种植在即。1400座蔬菜大棚种有红菜薹、芥蓝、菜心、豌豆苗等绿叶菜,探索打造“粤菜疆种、疆菜输粤”新模式,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。“这里光照足,没有暴雨、台风,蔬菜长得好,瓜果甜度高。”基地负责人倪伟成说,蔬菜以订单农业的形式,销往香港百佳、惠康等湾区大型连锁商超。
——以现代加工提升效益。在“瓜乡铜城”伽师县,新梅“上市初期价格坚挺,果实扎堆上市后价格滑落”的问题,困扰着种植户。广东援疆重点项目——粤伽新梅产业园落地后,京东、汇源、百果园、中荔等18家企业进驻,初步形成从种植到采摘、智能分选、冷藏、包装、加工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。“产业园落地后,冷库为新梅保鲜提供了保障,上市期延长了。次果还能以4元/公斤卖出去。”新梅种植大户如孜·喀迪尔说。
——以要素集聚形成规模。在第三师兵团图木舒克市,新疆东纯兴集团是全国19个援疆省市中投资额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。集团董事长凌力告诉记者,企业集聚原料、资本、技术、劳动力等要素,每年采购优质棉花10万吨,采用德国、瑞士、意大利、日本等国家先进生产设备,建成新疆单体最大的100万锭纺纱项目,带动4000多人就业。“企业运作稳健,当地农民经过培训后,操作机器的技能娴熟了,发展进入良性循环。”凌力说。
现代农业蓬勃发展,新兴产业逐渐落地。近年来广东援建的光伏产业园,总投资70亿元,生产光伏管桩、光伏支架、逆变器、储能设备、太阳能板硅晶片、电池等产品,带动当地新能源产业专业化、规模化、集群化发展。
以大招商培育大产业,为发展提效能、激活力,增强“造血”功能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广东援疆为受援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87个,协议总投资额达1744.9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6.83万个。如今,基本形成光伏、纺织、服装、甜菜、优质瓜果、绿色蔬菜六大产业链。
名医名师驻边疆,民生援疆结硕果
8岁的阿依夏木古丽·麦麦提依明踏上了从疏附县到广州的“光明之旅”。4岁时,她被诊断出双眼角膜变形,仅能看到2米远。8月起,中山大学支持的“粤喀光明行动”在喀什地区正式启动,聚焦以白内障为主的常见致盲眼病防治,力争三年内覆盖喀什地区所有县域。她因此受益,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驻疏附县工作队和援疆医疗队对接下,她已经前往中山大学眼科中心,进行角膜移植手术。“我想看清楚这个多彩的世界。”这是她的心愿。
在伽师县,有10多年冠心病病史的村民阿迪力·吾甫尔曾因当地医疗条件落后,没有造影诊断的技术,只能离家160多公里到喀什地区治疗。在佛山支援下,近两年胸痛中心在县人民医院落地,并在今年正式启动县胸痛救治单元建设,打通了乡镇一级胸痛患者救治的绿色通道。“现在体检和治疗十分便捷。”他补充。
一批优质的援疆医疗项目仍不断落地开花。近期,南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投入运营。中心建筑面积78500平方米、医疗床位500张,将破解南疆四地州传染性疾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难题。
扩充受援地医疗基础设施,让专业医务工作者进驻当地医院,培育一支“带不走”的医疗队伍……广东打出一套“组合拳”,打通偏远地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据统计,最新一批援疆医生进疆以来,共完成住院患者查房诊疗服务超10000次,手术超1000台次,带教培训309次,培训3797人次。
医疗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一批医务工作者驻扎边疆,守护群众的健康。一批援疆教师也跨越山海,投身边陲,扛起了教育援疆的重任。
帅诚江作为援疆教师团队中一员,毅然奔赴边疆,担任疏附县第二中学校长,把广州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受援地,初高中毕业班成绩稳步提升,疏附二中的名气在当地学校排名中竿头直上;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,两度援疆的东莞教师陈飞帆在历史课上,生动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,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发展血肉相连、休戚与共……从南海之滨到西北昆仑,润物无声、桃李满园的动人故事不断续写。
教育援疆是一项基础性工程。广东深入实施“万名教师支教计划”“组团式”教育人才援疆,先后选派2234名教师入疆支教,累计投入教育援疆资金61.4亿元,推动受援地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。
岭南文化进南疆,粤新共绘“同心圆”
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明德小学,广东客家剪纸成为11岁学生美合热阿依的新爱好。剪纸课上,她手腕翻转、剪刀飞舞,很快就完成一幅线条细密、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团花。“老师说,这是团花,寓意各民族团结友好。”
蛋雕、戏曲、剪纸、书法……在明德小学,孩子们都能找到心仪的“兴趣班”。该校是第三批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,在广州援疆工作队持续发力下,建立起非遗客家剪纸工作室,开设了舞龙舞狮、书法、绘画等10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和社团。“广东的老师带来传统技艺,让当地师生爱上岭南非遗。”明德小学党支部书记蒋德玲说,在优秀文化熏陶下,校园里的向心力更强了。
文化润疆,如绵绵细雨,滋润心田。创办600多间中华文化特色课堂、组建624支舞龙舞狮队伍……近年来,广东积极推动书法、国画、戏曲、篆刻、剪纸等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,岭南优秀传统文化,如同雨后春笋,在南疆大地“冒尖”,实现了由“进喀什”到“在喀什”的转变。
岭南文化在昆仑脚下遍地开花,天山学子也加快了进湾区、开拓视野的步伐。尽管开学超半个月,伽师县夏普吐勒镇第一小学学生阿丽米热·阿吾提,对暑假到广东江门参加夏令营的奇妙经历意犹未尽。看开平碉楼、尝广东美食、赏岭南非遗……烟火气和幸福感满满的广东之旅,成为她和小伙伴分享的“谈资”。“我给广东的朋友推荐了家乡的新梅和甜瓜。”她说。
从“南大门”到“西大门”,一颗颗“石榴籽”紧紧地凝聚在一起,共同绘就民族团结的“同心圆”。今年夏天,60名来自新疆喀什地区、图木舒克市的青少年跨越天山、奔向珠水,到广东江门开展“石榴籽一家亲”中小学生同心营活动,拉开2023年粤新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的序幕。近年来,广东对口援疆工作中,开展实地交流、线上结对、书信交往等多形式、多渠道民族“三交”活动98场次,累计参与人数超60万人次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在点滴互动间达成。
近期,在广州开幕的2023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(下称“旅博会”)上,喀什展区的民族歌舞和精美文创产品,以独特的西域风情迅速“圈粉”,也为“送客进喀”添上“一把火”。
“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。”喀什是新疆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,大漠胡杨、冰川雪山等和喀什古城等自然人文景观相映成趣。今年,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支持和组织2023年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暨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“喀什风光好疏附伽师等你来”等旅游推介会,在广州、佛山等地标建筑全城同步亮灯,在南粤大地唱响喀什口号,擦亮喀什品牌。
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,让粤喀交流的步子迈得更大、更快、更猛。过往,从喀什地区到广州、深圳,需经过乌鲁木齐中转。8月15日,广州至喀什(南航CZ3359)直飞开通,飞行时间约6.5小时,行程时间缩短近2小时;喀什广州直航开通满月后,国内直飞航线航距最长的航线深圳至喀什(南航CZ8737)正式开航。这两条新疆喀什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直达航线,成为受援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“大动脉”,源源不断粤喀交流、民心融合输送能量与活力。
起而行之,奋楫而上。回首过往,粤疆风雨同路,共创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;展望未来,粤疆扬帆启航,朝着下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冲刺前进。
【记者】袁瀚
【文案】林佳
【设计】王越
【通讯员】广东援疆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